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,它被称为蔬菜上的“癌症”。在自然界中,一旦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,那么随着寄主细胞的分裂增殖,病毒也在不断增加。足见这个病毒病有多难防治了!一旦发生病毒病,作物常常表现为花叶、小叶、蕨叶、生长点受阻、矮化不长等情况,进而出现绝产绝收,严重影响到农户的收益。
病毒病一般有四大典型症状:花叶型、黄化型、坏死性、畸形型。了解了这个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提早辨别出作物是否出现了病毒病,更好更快地进行病毒病防治!1、花叶型:典型症状是病叶、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、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,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,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,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,叶明脉,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,结小果,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,僵化。
2、黄化型:病叶变黄,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,形成上黄下绿,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。
3、坏死型:包括顶枯、斑驳坏死和条纹状坏死。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,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;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,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,不规则型,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,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,叶片迅速黄化脱落;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,病斑红褐色,沿枝条上下扩展,得病部分落叶、落花、落果,严重时整株枯干。
4、畸形型:表现为病叶增厚、变小或呈蕨叶状,叶面皱缩,植株节间缩短,矮化,枝叶丝生呈丛簇状。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,或黄绿相间的花斑,病果畸形,果面凹凸不平,病果易脱落 。
1、高温干旱:高温和干旱的环境下,作物长势一般比较弱,抗病抗逆能力差,作物更易感染发生病毒病;
2、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对病毒病的发生产生影响;
3、土壤瘠薄、板结、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等不利于作物壮棵,进而导致病毒病的发生;
4、蚜虫、蓟马、烟粉虱、灰飞虱等害虫在危害作物的同时,还可传播病毒病,是病毒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;
5、已感染病毒病病株随意丢弃;携带病毒病的种子、种苗、砧木、接穗、块茎等
对于病毒病的防治,谨记一个原则: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!
2、苗期使用一些微生物菌剂,缓苗后控水控温,培育壮棵,增强抗病能力!护果国际哈茨木霉菌—根必护作为一种纯微生物、广谱性杀菌剂,通过营养竞争、重寄生、细胞壁分解酵素、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多重机制,对多种植物病原菌产生拮抗作用,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。其代谢衍生物促进土壤中养分的转化、提升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率,刺激作物根系生长,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。
哈茨木霉菌T-22株系作用机理能有效防治作物白粉病、霜霉病、灰霉病、叶霉、叶斑、疮痂病、炭疽病、立枯病、猝倒病、根腐病等病害。使用后在植物的根围、叶围可以迅速生长,抢占植物体表面的位点,形成一个保护罩,阻止病原真菌接触到植物根系及叶片表面,以此来保护植物根部、叶部免受上述病原菌的侵染,并保证植株能够健康地成长。T-22可以代谢产生木聚糖酶,植物在木聚糖酶作用下,具有明显的防御反应,K+、H+、Ca2+离子通道打开,合成乙烯以及积累PR蛋白。T-22产生几丁质酶和β-1,3-葡聚糖酶在抗植物病原真菌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可以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,导致植物产生和积累与抗病性有关的酚类化合物和木质素等。同时T-22产生的蛋白酶能使消解植物细胞壁的病原菌降解,直接抑制病原菌萌发,使病原菌的酶钝化,阻止病原菌侵入植物细胞。
在苗床使用哈茨木霉菌,可提高育苗与移植的成活率,保持秧苗健壮生长。防治效果显著,不产生抗药性,无用药安全间隔期,无农残,安全环保,适合各种大田作物、温室作物、有机蔬菜的生产。
使用后在植物的根围、叶围可以迅速生长,抢占植物体表面的位点,形成一个保护罩,阻止病原真菌接触到植物根系及叶片表面,以此来保护植物根部、叶部免受上述病原菌的侵染,并保证植株能够健康地成长。3、加强棚室前后通风、中午高温时段全棚覆盖遮阳网、小水勤浇等,尽量避免高温、干旱的环境出现;4、注意田间管理:及时清理杂草和残株,设防虫网、粘虫板、及时喷药,灭掉病毒载体和传毒害虫;6、在病毒病高发季节,病毒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提早预防。
病毒病发生后作物很容易出现生长点受阻的情况,生长点不长等情况,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,进而出现矮化不长。对于这样的情况,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来促进作物健康生长。
作物出现花叶、小叶、蕨叶等情况也是病毒病发生的症状,如果只抑制病毒,不解除这些症状,作物也很难长好,而且病毒病的生长常伴随着缺锌等情况发生,这种时候给作物补充一些微量元素,改善花叶、小叶、蕨叶的情况,能够促进作物更好的生长发育!病毒病在大量爆发时期用药,再好的药也不能彻底根治,而最好的方法是提早防治,尽可能减少病毒病的发生!